在台南北門街上,有座北門嶼基督教會,古樸簡約的外觀,很容易吸引人們的目光,特別是走進教會旁的通道,純白的外牆,巴洛克風的建築,讓人有仿若置身歐洲小城的錯覺。
美麗的建築物其實是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醫療所,曾是台灣烏腳病醫療的重要據點,如今則是「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的一部分。
烏腳病俗稱為「烏乾蛇」,1956年後在臺灣嘉南沿海一帶的北門、學甲、義竹及布袋四個鄉鎮嚴重流行。患者初期會感到末端麻痺,患處若受壓迫就會產生刺痛感,有時亦會間歇性跛行等。病情更進一步會造成靜止組織的營養缺乏,產生劇烈的疼痛。其疼痛程度可讓活人生不如死-痛到顏面變形、身體扭曲、在地上打滾。此時症狀為趾部發黑、潰爛、發炎,甚至造成壞疽再自然脫落。嚴重者發炎區域會擴散,腳組織可能悉數壞死,祇能以手術切除。
1960年台南神學院的宣教士,芥菜種會的孫理蓮牧師娘與北門當地的王金河醫生在王金河診所的會客室成立鳥腳病免費診所,由此開始近二十五年免費服務烏腳病患的歷程,所以當時的孫理蓮、王金河及謝緯成為早期烏腳病醫療的鐵三角,其間免費診所最高紀錄曾收容八十多人,病患大多來自烏腳病最猖獗的布袋、北門、學甲及義竹四地區。
今日的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包含金河診所與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醫療所。
診所內仍復舊保留當年診所內的模樣,藥品、器材與針劑,準備室內的桌上保存著當年烏腳病患的截肢標本。
穿過金河診所的後院,即可來到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醫療所,當年除提供烏腳病患者免費的醫療,為了讓截斷一肢或兩肢殘廢的患者,原址繼續成立「烏腳病患手工藝生產中心」,由王金河醫生的夫人王毛碧梅女士一手負責訓練及經營。
診所內幽靜長廊的兩側,分隔出了許多房間,診療室與手術室就在其間。陳舊的手術台仍陳列在冰冷簡陋的室內,當年的病患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克難的進行截肢手術。
房間內陳列的手術器材,光看名稱就令人倒吸一口冷氣。
在自來水逐漸普及後,烏腳病逐漸在台灣絕跡,1977年政府正式在北門成立烏腳病防治中心,收容烏腳病患免費診所的所有病患,1984年基督教芥菜種會北門免費診所也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功成身退。王金河醫生則繼續他的開業生涯,直到1995年才結束了金河診所。
景點資訊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地址:台南市北門區永隆村27號。
電話:(06)786-2012
開館時間:
每週三至週日(週一、二休館),9:00AM ~ 5:00PM
如遇假期休館日順延一日休館。